商標搶注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
3月12日,有公司申請注冊“小米汽車”商標,國際分類為12類、35類。
3月26日,小米與長城談判使用其工廠生產電動汽車的消息不脛而走,最快將于下周初宣布合作關系。
長城汽車得此消息后,發布公告稱,經核實,上述新聞報導并不屬實。
小米官方并未作出回應,但市場傳出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原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云在微博轉發報道并回應稱“完全扯淡的假新聞。『知產行業觀察』查詢了此人微博,該消息已被刪除。
回頭查詢“小米汽車”商標申請人, 實為紹興冀祥紡織品有限公司,和小米公司八竿子也打不著,商標搶注無疑了。該公司曾在2021年1月份在23、24類申請“冀祥”商標,從字面意思看和造車毫不關聯。
小米公司對自家商標保護已越來越重視,此前我們曾關注小米生活商標侵權案,小米維權成功,法院判“山寨者”中山奔騰賠償5000萬。搜索近期報道,小米公司起訴“雷軍電動”,法院判賠40萬。
這些侵權已被實錘的商標侵權行為,均遭到小米及法院的“無情碾壓”。
從商標搶注角度看,申請“小米汽車”最終將會有點“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感覺。為什么這么說呢?先看以前的案例。
2019年4月深圳市雷美斯貿易有限公司申請09類“小米芯”商標,當前商標無效;2015年小米衛浴有限公司搶注11類“小米衛浴”,商標無效;還有更多“小米 2048 ”“小米故事 ”“小米榮耀”“小米智慧”“小米互娛”等商標均為無效狀態。
我們查詢了上述無效商標的狀態詳情,發現上述蹭小米名牌的商標,均是申請后直接被駁回的。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現在除非是小米公司自己申請“小米XX”商標,否則,抱著搶注目的申請的,連商標審查員那關都過不了。
更何況3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剛剛發布《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專項行動方案》,其中重點打擊十類商標惡意搶注的第七條為“惡意搶注他人具有較高知名度或者較強顯著性的商標或者其他商業標志,損害他人在先權益的”。
“小米汽車”好像已經對號入座了....
小米公司的產品生態已經非常豐富,其產品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各個層面。圍繞產品及公司商業布局,小米公司當前已申請9019個商標,僅2021年已提交申請480件。
小米最新3月18日提交申請“小米家庭智能”“米家智能”“小米米家”商標,共計超40件,或許是在贏得小米生活商標案后,加強該領域商標的保護。但側面也反映了小米當前對智能生活戰略方向的重視,是其產品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手機為主體,通過米家APP等軟件實現與家居產品的智能連接,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已走在市場前列。
IDC對我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憑借占據16.3%市場份額穩居榜首,其次是美的11.3%,海爾9.8%。
3月16日小米還申請了多個“INNOVATION FOR EVERYONE ”(每個人都能享用科技的樂趣)商標,這是小米多年前拍攝的廣告片片名。如今拿出來注冊,莫非和今晚即將舉行的春季新品發布會有關?今晚小米將有多款新品發布,體現了小米最新的創新科技。
此外,小米3月份還申請了多個“米兔”相關商標,此前有媒體猜測米兔可能是新產品,但目前尚未有相關爆料出現。米兔是小米官方制作的卡通形象,或許未來有望把米兔IP化。
商標是企業的重要無形資產,從小米公司的商標動態可發現,每個商標對小米都是有意義的,都能在小米的產品生態中找到“落腳點”。
這和那些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搶注、蹭名牌的商標侵權行為形成強調對比。商標是為企業產品、品牌賦能的,是為創新者服務的。希望未來每位創新者、每家創新企業遭遇的商標搶注少一點,各界人士對創新者的尊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