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相比一醉解千愁,年輕人似乎更偏愛于“一辣解千愁”,抱著啤酒,大汗淋漓地啃上一盒鴨脖,什么煩惱都煙消云散了。提起“辣鴨脖”,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周黑鴨”。正是因為“周黑鴨”享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讓不少人動起了歪腦筋。
為了防止他人傍名牌,周黑鴨公司申請注冊了500余個“周黑鴨”相關商標,其中還包括“黑鴨周”、“周白鴨”、“周紅鴨”、“周黃鴨”等一系列防御商標。
但是依然有山寨店鋪,把周黑鴨變成“周記黑鴨”、“三品周黑鴨”、“武漢周黑鴨”等,普通消費者很難分辨,也對周黑鴨的品牌聲譽造成沖擊。
近日,一場圍繞“許黑鴨”商標的無效宣告訴訟案審理終結。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周黑鴨”VS“許黑鴨”
2017年1月,許黑鴨公司申請注冊“許黑鴨”商標,注冊號22525151,核定使用服務(第35類)。
原審法院認為,“許黑鴨”與“周黑鴨”在文字構成、呼叫、整體外觀等方面高度相似,構成近似商標。許黑鴨公司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訴爭商標“許黑鴨”經長期、持續地宣傳和使用已具有較高知名度,依法應當予以無效宣告。
許黑鴨公司不服判決,上訴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院認為,二者相比較,“許黑鴨”與“周黑鴨”顯著識別部分均由三個漢字構成,僅首字不同,構成近似標志。
若同時使用在同一種或類似服務上,相關公眾容易導致對服務來源產生混淆、誤認。許黑鴨公司提交的證據均不足以證明訴爭商標經宣傳使用,已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可與引證商標相區分,據此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經過幾輪訴訟,周黑鴨又一次打贏了商標保衛戰。雖然周黑鴨的知識產權防范意識很強,但依然有一些人想要鉆空子。
當今社會,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知名品牌被侵權的行為早已屢見不鮮。盡管周黑鴨一直堅持打假,但“李鬼店”仍層出不窮,不僅損害周黑鴨品牌形象,假貨“周黑鴨”讓消費者真假難辨,這也讓周黑鴨的品質受到了市場質疑。為了從根本上杜絕這種商標被侵權,或是為了更好地維權,很多企業在申請注冊商標的時候,都會選擇把防御商標和聯合商標一同注冊。
對于企業來說,僅僅靠注冊大量的商標來保護品牌,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權威信息發布,對涉嫌與本企業的在先權利相沖突的他人申請注冊或已經注冊的商標,及時提出商標異議或申請無效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