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晨會 ▎美好的一周開始了!
作者:千小慧
發布時間:2020-07-21
文章來源:千慧視點
清晨,燦爛的陽光灑進大廳,千慧家人們匯聚一堂,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用飽滿的熱情,開啟了激情洋溢的一周!
《羊皮卷》誦讀
雛雁班學員李燕平、宮麗麗兩位家人領讀《羊皮卷》,“我要不斷創新、不斷學習新的技能”,這既是羊皮卷的內容,也是千慧人每天的寫照。
在晨會上,雛雁班六期學員張慧娟將自己學習到的兩個小定律分享給大家,宋港偉家人在小故事中客串著不同的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大家笑聲不斷,在分享快樂的同時,也收獲了知識。
下面,我們把這兩個定律用小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大家:
01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奠定成功之路
有個小和尚跟師父學武藝,可師父卻什么也不教他,只交給他一群小豬,讓他放牧。廟前有一條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著一頭頭小豬跳過河,傍晚再抱回來。
隨著小豬一天天在長大,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斷地增長,小和尚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輕功,他這才明白師傅的用意。
這就是“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與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
02斯坦納定理
斯坦納定理是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所提出的,即在哪里說得越少,在哪里聽到的就越多。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為了多聽,必須少說,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為做的障礙。
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慧娟分享期間,港偉家人一人客串4個角色)

貓媽媽把小貓叫到身邊,叮囑它說:"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靠喝媽媽的奶水生活了,你應該學會獨立尋找食物。"
小貓充滿疑惑地問:"那我應該吃什么食物呢?怎么找到食物呢?"
貓媽媽笑著說:"這幾天夜里,你躲在隱蔽的地方,比如屋頂,安靜地聆聽人們的對話,你自然能從他們那里學到很多。"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聽到一個男人對小孩說:"把桌上的魚和牛奶放進冰箱,免得被饞貓偷吃了。"
第二天傍晚,小貓臥在空箱子里,聽見一個男人對女人說:"老婆,記得把院子里的小雞關好,不然的話貓會把小雞吃掉的。"
第三天黃昏,小貓躲在門后的角落,聽見一個老板叮囑伙計:"馬上就要下班了,趕緊把肉松、魚干收好,要是被貓糟蹋了,這些東西就賣不掉了。"
那幾天小貓心情很好,一回來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媽媽:"親愛的媽媽,您說的真的很對啊,只要我保持聆聽,就能從人們那里知道我該吃什么,以及他們的食物放在哪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善于傾聽讓你受人歡迎。傾聽能使他人感到被尊重和欣賞;傾聽才能了解別人,提高溝通效率;多聽少說可以保護你的秘密。
2.積極傾聽可以化解矛盾。它就像潤滑劑一樣,讓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消失,也像疏通機一樣,讓那顆被不滿和憤怒充斥的心頓時順暢。
3.學會傾聽你永遠不會吃虧。傾聽中你能受到別人的啟發,更為重要的是,有時候別人真誠向你提出勸告和建議時,只要你虛心聽取,認真思考,就有可能避免不良的結局。
最后,晨會在大家的掌聲中結束,分享使人快樂,在分享的過程中更能提升自己,鍛煉自己。通過分享,我們為自己,也為大家創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工作環境,實現我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