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故事開始于1971年的西雅圖,有三個大學好友他們都酷愛喝咖啡又都非常喜歡赫爾曼·麥爾維爾,尤其是他的小說《白鯨》。因此他們一致要以亞哈船長小說主人公的船“裴德廊”來命名為咖啡公司。但品牌設計師赫克勒覺得“裴德廊”咖啡聽起來不完美,最后用了Starbuck這個名字。
(西雅圖星巴克咖啡廳)
赫克勒隨后翻閱了航海書籍,發(fā)現(xiàn)了一副15世紀木刻雙尾海妖圖,這條神話美人魚并不誘惑水手到礁石上,而是吸引人們來喝上一杯咖啡。
(1971的星巴克logo)
最初logo上的美人魚胸部是裸露的,因為有很多人看過了之后覺得不妥,赫克勒就給美人魚添上了長發(fā)來蓋住身體,logo的顏色也從棕色改成了綠色,象征著活力和含蓄。
(1987年的星巴克logo)
2011年“美人魚”去掉了原型外框并添上了細節(jié),她鼻子右側(cè)也添上了較長的陰影。這不對稱的小細節(jié)使得“美人魚”更接地氣,也更加真實。
(2011年的星巴克logo)
(天津星巴克甄選旗艦店)
這座富麗堂皇的大樓自1921年建成之初便坐落于天津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內(nèi)。大概有三層樓高,恢弘而壯觀。它是中國第一代留洋建筑師沈理源先生設計的,從早期的百貨大樓成為裁縫鋪,又成為民國時期鼎盛的浙江興業(yè)銀行,直至今天重磅亮相的百年文物建筑星巴克甄選旗艦店,幾經(jīng)變遷和改造,這家多元化體驗的星巴克旗艦店見證了天津近百年歷史,甚至一度讓星巴克變成了一家設計公司,同時被譽為“殿堂級第三空間體驗”,這是星巴克最具歷史感和設計感的中國門店了!
意大利人熱愛咖啡,曾被譽為“咖啡之鄉(xiāng)”,這里誕生了濃縮咖啡(Espresso),可他們只熱愛自己的咖啡,但是當星巴克殿堂級烘焙工坊開到米蘭的時候,這里儼然不是一個咖啡廳,而是米蘭最熱門的旅游景點,同時也是網(wǎng)紅打卡拍照地,生意非常火爆。星巴克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入駐米蘭,建筑是意大利百年郵局,而內(nèi)部則是工業(yè)感十足,內(nèi)外反差明顯而氣派有趣。這是全球的第三家臻選烘焙工坊,另外兩家分別位于西雅圖和上海。
(星巴克美人魚限量馬克杯)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戀星巴克,即便沒時間去,而想來一口咖啡,還是習慣了到星巴克打包回來喝,因為拿著星巴克的紙杯,已經(jīng)成為了小資的一種象征,也有更多的迷戀者愿意出高價去收藏星巴克限量杯,他們買星巴克可能不僅僅是為了咖啡,更多的是“美人魚”logo,閑來拍照上傳朋友圈,為生活添上一絲優(yōu)雅的色彩。如今,大家甚至開始調(diào)侃,星巴克一時竟可以成為身份和品位的一種象征,它已經(jīng)不是一個靠咖啡生存的品牌,而是靠杯子發(fā)家,獨具特色而又設計感十足的星巴克杯子讓大多數(shù)人奉為至寶。
直至今日,星巴克的“美人魚”足跡遍及76個國家,同時也是利用體驗感與新穎的設計感去為品牌加分。“美人魚”已為星巴克創(chuàng)造了87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最初大膽和誘惑的“美人魚”設計成就了星巴克咖啡的傳奇故事。
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星巴克的logo為什么要一次次的更新呢?現(xiàn)處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大爆發(fā)時代下的年青人,每天都在獲得大量的信息,如何快速給人留下印象,是每一個品牌都在思考的事情,設計越來越簡單,更聚焦、更年輕化和更國際化,特點越來越突出,都是設計師們順應時代變化的結(jié)果。logo的不斷更新也是企業(yè)基于升級和迭代思維,競爭思維、用戶思維的綜合考量,而這背后是聚焦、體驗、創(chuàng)新和國際化的綜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