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慧
發布時間:2018-03-28
文章來源:北京晨報
盡管被指看起來像“優衣庫+無印良品+十元店”的混合體門店,但這并不妨礙名創優品的快速擴張,已在全球開店超過2600家。但是,名創優品的發展即使順風順水,若涉嫌知識產權侵權,也可能面臨巨額罰款。那么,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今年年初,名創優品宣布啟動IPO,但隨后就深陷“名創優品搶注NOME商標”一事,不僅鬧得沸沸揚揚,還引發了NOME商標擁有者諾米家居的反擊。諾米家居創始人陳浩直指名創優品及其創始人葉國富所為是“流氓行徑”。
據了解,今年3月葉國富無視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NOME)已于2017年5月正式登記的事實,將自己旗下廣州意創百貨公司更名為“諾米(設計)廣州有限公司”,并在NOME的注冊地申請登記,為“惡意竊取NOME創意”的行為。
名創優品作為一家迅速擴張的企業,為何要搶一個新成立的諾米公司的名字呢?
被指惡意搶注商標 名創優品遭諾米家居指責
“我做夢也沒想到,這家公司會對我們采取流氓行為,實在太顛覆我的三觀了。”在近日,諾米家居創始人陳浩正面回應了“名創優品搶注NOME商標”一事。
“3月19日,名創優品公司創始人及高管對我們采取了組團式散布謠言。”陳浩表示,名創優品對NOME家居的合作伙伴及投資機構揚言“要收購NOME”,“其實是要跟我們搶客戶和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
據了解,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3月19日在朋友圈發文稱,“新品牌NOME啟動第一天,就有33個人咨詢,6家簽約。”盡管這條內容暗指“NOME為自己品牌”的朋友圈消息隨后被刪除,但仍有不少人誤認為NOME家居是名創優品旗下平臺。
NOME隨即發表了聲明予以反駁。“NOME與名創優品沒有任何關系”,陳浩表示,名創優品揚言收購NOME是對整個零售行業撒謊。據了解,誕生于2017年初的NOME是由陳浩擔任董事長的普斯投資聯合今日資本共同打造的新零售家居類品牌。
“百國千億萬店”目標 擴張速度成為零售業奇跡
名創優品并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回應此事。從2013年開業至今,名創優品的擴張速度十分迅猛。靠著高密度的門店展示,沒花一分錢廣告,名創優品的店面席卷各地,成為零售行業的奇跡。名創優品官網顯示,其全球店鋪數已超過2600家,分布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銷售額達120億元。今年1月名創優品宣布正式啟動名創IPO項目,定下了“百國千億萬店”的3年戰略目標。
在2017年胡潤百富榜中,41歲的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以80億元身家位列第490位,若名創優品成功上市,持股85.04%的葉國富身家將暴漲。
不過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前,名創優品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這家Logo像優衣庫、設計理念像無印良品、選品邏輯像Costco的平價商店被打上了濃厚的“山寨風”的烙印。在知識產權日益受到保護的當下,名創優品的IPO之路受到諸多質疑。也有相關人士指出,名創優品要維持發展速度,可不是單一靠低價和店面數量擴張就能夠解決的。
加盟為主輕資產運作 長期盈利能力遭質疑
盡管短短時間開了2600家門店,但加盟店為主的輕資產運作被視作名創優品瘋狂擴張的秘訣。
據了解,名創優品店加盟商每年拿出8萬特許商標使用金,一次性繳納75萬元貨品保證金,投資利潤為每天營業額的38%(食品為33%),第二天即可到賬。葉國富曾透露,開店投入約300萬,加盟第一年至少可獲266萬元投資利潤,“一年多能回本”。
不過有消息稱,名創優品一些加盟商很難逃離“開業3月流水下滑,開業2年出現虧損”的怪圈。一位加盟商透露,他的加盟店2015年硬撐4個月后虧損了130萬元。
“由于前期快速擴張,管理跟不上,業務快速下滑,原有合作伙伴都在抱怨”,陳浩指出,名創優品的金融游戲穩妥玩轉必須建立在持久生命力的前提之上。一旦業績下滑、復購率下降,門店盈利難以為繼,加盟商或不可避免地出現違約。同時,由于集中開店數量龐大,若加盟商集中提取保證金,對于名創優品而言亦存在風險。
對于準備登陸資本市場的名創優品而言,意識到靠低價和店面數的擴張不足以支撐,近年來名創優品啟動轉型升級,包括收購公司擴展家居品類,不過卻因此惹上了惡意竊取NOME創意風波。
那么諾米家居商標注冊保護情況如何呢?
經查詢,小編發現,這家成立于2017年5月份的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半年之后,才對商標進行了注冊保護,目前所注冊的商標尚處于出商標局受理階段。
從官方截圖我們可以看出,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大批量的商標,是在今年2月26號和3月16號才開始受理,從知識產權保護層面而言,對商標保護的時間有點晚,這才給其他同行企業有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