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稱為“世界工廠”,歐洲各地都進口了大量“中國制造”。如今,中國超過美國、德國,成為歐盟境內申請品牌數量最多的國家。
西班牙《經濟學人》報道,去年中國向總部位于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的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遞交了28755份商標注冊,包括產品名稱及設計。在短短一年里,中國在歐盟申請的商標數量大幅增長了88%,從2019年總量的9.5%躍升至16.3%,而在2015年,中國甚至都不在前十名,文章認為,這充分顯示出中國商家對歐洲市場的巨大興趣。
歐盟知識產權局認為,中國在歐盟注冊商標大爆發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2018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平臺(比如速賣通Aliexpress)加大在歐洲開展活動的力度,大量中國品牌走進歐洲民眾家中,這直接促進了中國商戶的品牌注冊量。據悉,在歐盟注冊的品牌里,大部分都是電子產品,而這些產品55%都來自深圳——中國科技發展最迅猛的城市。
Aliexpress等中國電子商務平臺逐漸走進歐洲市場,促進了中國商戶在歐洲的品牌注冊
第二,中國消費者和中國制造商對本國品牌越來越認可,推動了品牌海外注冊戰略。歐盟知識產權局分析,按照現在的態勢,未來中國仍將保持歐盟第一大商標注冊國的位置。
打擊侵權復制品是歐盟知識產權局的主要任務之一,2016年,全球假冒產品貿易額高達4600億歐元,占全球貿易額的3.3%,而歐盟當年從非歐盟國進口的產品里,“假貨”占6.8%。多年前,中國一直被詬病“山寨貨”太多,對外國知識產權存在威脅性,而現在的數據顯示出,中國已經完全逆轉了這種局面。
去年盡管遭受新冠疫情,歐盟境內的商標注冊量仍增長了10.2%,這些增長量大多都是由中國商家貢獻的。其中,西班牙2020年注冊商標數量為1.03萬,是中國注冊量的1/3。全球商標在歐盟的注冊量為17.7萬,大多數為醫療、衛生、娛樂和生活用品。
報道指出,歐盟知識產權局不包含工業專利的注冊,這項工作由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歐洲專利局(EPO)負責,在這個領域,2020年中國排名第四,占總注冊量的7%,僅次于美國(25%)、德國(14%)和日本。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多國注冊量都有所下降,但中國和韓國是少數增長的國家。韓國三星成為在歐盟申請工業專利最多的公司,超過中國華為公司(第二名),而后者是2019年的第一名。